“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女混合雙打”,相信很多80后、90后對這幾個詞,一定不陌生,在他們眼里,那可不是什麼體育項目名稱,而是每當自己成績不理想、做了錯事,就能擁有的“特有體驗”。
哪個孩子小時候,沒當過幾天“熊孩子”呢?如今80、90后們,不少人已經當了爸爸媽媽,當自己的孩子犯錯誤、做錯事情的時候,他們根本不屑采用父輩的“棍棒教育”,而是屢出奇招,還能把孩子“治得”服服帖帖。
懲罰熊孩子的措施,竟然是“玩游戲、看電視、抓泥巴、玩iPad”?之前一則視頻,在某音平台上火了,不少寶爸寶媽看完都紛紛贊嘆,這可比沒收手機管用多了!
事情的起因是,熊孩子放假在家,卻不好好做作業,只顧著玩游戲、看電視,媽媽怎麼說也不聽,還和媽媽頂嘴,最后把媽媽氣哭了。
寶爸下班回家后,妻子就向他控訴兒子的種種“行徑”,寶爸一聽老婆被氣哭后,當下就決定,好好“懲罰”一下兒子。
只見寶爸大手一揮,在四張白紙上“唰唰”地寫下了幾個大字:iPad、看電視、玩泥巴和游戲,還煞有其事地拿了個秒表。
萌娃被老爸這一通操作,搞得有點懵,等反應過來時,自己已經立正站好了,對面的墻上貼著那四張紙,看向老爸的眼神里全是幽怨,只聽寶爸一聲令下:“開始,打十分鐘游戲!”同時摁下了秒表計時。
熊孩子雖然不情愿,但迫于老爸的威嚴,一邊委屈地喊著“爸爸”一邊用手拍打著墻上的紙,但硬核老爸一點都沒心軟,堅持讓兒子完成“懲罰”。
網友A:哈哈哈,雖然娃哭得很慘,但我笑得好大聲。
網友B:這怕不是實力演繹,什麼才叫做:爸媽才是真愛,孩子只是意外吧!
網友C:這樣的老公,想嫁!
網友D:看看別人家的寶爸,再看看我家那位,兒子都反過來教育他,少玩手機了。
網友E:這樣的教育方法,值得學習!
1)一味的溺愛,只會寵壞孩子
當今社會,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家家都是一個孩子,許多家長覺得,要把最好的都給孩子,愛孩子沒有錯,只是不能一味地順著孩子的想法。
過度驕縱,長此以往,孩子會有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想法,不知天高地厚,這樣的話容易惹出事端,從而受到傷害,若是真到那個時候,一切就都晚了。
2)要讓孩子學會獨立
很多上班族沒有時間帶孩子,把教育孩子的事情,全權交給了家里的父母,當起了甩手掌柜,老人由于隔輩兒親,什麼都會代勞。
孩子從小就享受著所有的事情,都被大人打理得明明白白,而自己沒有去切身體會,沒有學到該有的能力和知識,到了他們長大成人,需要獨當一面的時候卻畏畏縮縮、躡手躡腳,被他人嘲笑。
3)懂得分享的孩子,才知道感恩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家長什麼都替孩子安排好,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就會變得很自私。
不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不懂得與人分享,很難交到真心朋友,會造成孩子心理上有孤獨感,嚴重的還可能使孩子患上抑郁癥,后果不堪設想。
4)用朋友的態度,解決問題
家長教育孩子時,都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去講道理、規勸,很少有家長會有時間、有耐心地,用孩子的方式,教會孩子該怎麼做,在孩子屢教不改的情況下,家長和孩子的平等地位,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
孩子犯錯了,既不要伸手打罵,也不要當眾指責,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教育她,這樣既讓孩子知道了錯誤,又不會使其身心受到傷害。
懲罰是教育孩子的必經之路,但懲罰不是體罰,孩子犯錯時,家長不能動不動就生氣發火、訓斥孩子,應該想想怎樣做,才能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犯錯誤就要接受懲罰,但是如果懲罰的方式不當,不但起不到正面的作用,還會讓孩子朝著反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