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喜歡過生日,因為生日那天不僅可以邀請很多小朋友一起慶祝,更是可以吃到好看又美味的蛋糕,這對孩子而言誘惑力自然是非常巨大的。當他們打開蛋糕盒的那一刻,一定是是充滿了期待,當他們看到蛋糕的那一瞬間,一定是非常雀躍。
每次給孩子買蛋糕的時候,就會特別注意蛋糕上的裝飾物,男孩子會買托馬斯火車的、蜘蛛俠的,女孩子就會買各種公主的、粉紅豬小妹的,等蛋糕吃了,這些玩具還可以繼續玩,能把蛋糕的記憶延續下去。
但是,有些父母卻會給孩子訂做一個「出人意料」的蛋糕,時刻不忘對孩子的日常表現提出要求,本來高高興興過生日,結果讓孩子很掃興,頓時快樂盡失。
有個小男孩的遭遇引來了網友的同情,被網友戲稱:這是世界上「最殘忍的生日蛋糕」,呼吁還孩子童年。
小男孩這天過生日,看到桌子上的蛋糕,心里想著肯定又是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但是等蛋糕打開,謎底揭曉,上面的裝飾和文字,讓他當場情緒失控,不僅大哭起來。
這個蛋糕別具一格,上面插滿了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還有各科達標卷,另外配有這樣奪目的文字「地球一日唔毀滅,你都要去做作業」。
本來可以借此機會拋卻學習的煩惱,沒想到得到的卻是父母給自己施加的壓力,真是時時不忘學習啊,能不能讓孩子有片刻得閑?
這樣的情形并不是個例,有很多操心孩子學習的父母,也給孩子訂做了類似的蛋糕。像這個蛋糕,還是雙層的,上面的科目更多,不僅有語數外,還有物理、生物、歷史等科目,估計這是初二的孩子吧。
父母們為了孩子的學習也是煞費苦心,很多家庭因為每天督促孩子學習,親子關系變得日益緊張,孩子們不想再聽父母嘮叨了,所以父母們抓住時機就給孩子上一課,也是希望孩子將來能有出息。
在孩子過生日的時候,孩子就失去了戒備之心,內心輕松、非常快樂,父母認為時機到了,可以借著孩子這個興奮勁,再給孩子提提要求,這樣孩子就更容易聽進去了。
想法是很好的,但是這樣的蛋糕萬一孩子不喜歡,就很難有快樂,甚至更加排斥學習。像上面這個男孩,看到蛋糕就哭起來了,無意給他當頭一棒。孩子平時壓力已經夠大,這一方式恐怕難以奏效。
除了過生日這件事,很多父母在平時滿足孩子需求時,也經常這樣告訴孩子:
「我給你買這個禮物,你要好好學習」
「我給你買這個禮物,你要好好聽話」
「我給你買這個禮物,你要好好表現」
「我給你買這個禮物,你考試要考100分」
諸如此類,每次給孩子禮物,都要談條件提要求,幾句話都離不開學習。孩子會發現父母的目的太不單純了,得到禮物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不能輕輕松松地享受禮物。孩子會感覺「我不配擁有這個禮物,我做的還不夠好,不能讓父母滿意」,會變得對自己沒有信心,很自卑。
李玫瑾教授說:自卑的孩子因為強烈渴望他人的認可,而容易產生嫉妒心理,從而傷害他眼中的「潛在威脅對象」,或表現出畏縮不前的現象,在人群中因為因缺乏安全感而多疑或討好他人。
以前我也有這樣的毛病,兒子每次要買一個東西,我就會說「媽媽給你買這個東西,你要好好學習」,后來兒子就變得不自信。有時候帶兒子外出,兒子會盯著一個玩具看好久,問他要不要,他會說「不要」,但是明顯是很喜歡的樣子。其實,他不是不想要,而是覺得「我不配」
他想要一個東西的時候,說話也變得底氣不足,小心翼翼地陪著笑臉,很不好意思地說「媽媽,我想買東西,我已經認真寫字了,我已經進步好幾名了!」試圖用他的成績,讓我買東西時變得毫不猶豫。兒子的表現就是明顯缺乏安全感,學會了討好別人。
我們以為趁著孩子高興,給孩子提要求,孩子會欣然接受并照著去做,但是卻影響了孩子的心理,讓孩子失去自信。
本來開開心心過生日,迎來的卻是一直要寫作業的壓力;本來想得到一個期盼已久的禮物,得到的卻是父母永遠不變的諄諄教誨。這些深刻的記憶會給孩子留下陰影,讓孩子對美好的事物失去期待。
「我不過生日了總行吧,我不要禮物了總可以吧,父母就不會總是嘮叨學習的事情了」。
美好的事物會給人帶來愉悅和正能量,如果孩子不向往這些事情,對未來也就喪失了追求。我們想要讓孩子好好學習,孩子都會提不起興趣。
因為害怕父母對自己提要求,孩子總會壓抑自己的情緒,變得不喜歡跟父母溝通。良好的溝通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沒有溝通就沒有理解,父母面對孩子的問題將無能為力。
父母總是嘮叨學習,孩子會想「與其關心我個人,父母更在乎的是學習!」也會把學習推向對立面。都是因為學習,父母才對自己橫挑鼻子豎挑眼。一旦認為學習不美好,就會對學習產生厭惡,父母的期待也就無法實現了。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父母一個小小的舉動,本來是好意,卻是打著「都是為你好」的旗號,破壞孩子內心的美好,孩子的童年只會蒙上陰影。
畢淑敏說:「心理學上有‘重要他人’的概念,即在個體社會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過程中具有重要影響的具體人物,數據表明排第一位的仍然是父母。」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可小視,要想讓孩子好好學習,首先要讓孩子感到父母愛自己而是愛「學習」。
過生日就要有過生日的樣子
過生日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紀念日,孩子這一天就應該過的輕松愉快,不要承載過的壓力和責任。父母給孩子精心營造一份儀式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愛,這才是最讓孩子值得記憶的事情。
《少年說》中的一個女孩講述了她過生日的故事,她對每一個生日都非常留戀,因為她感受到了父母的真愛。沈陽107中學的初三一班的于子軒說,她和父母的關系特別好。每次過生日,都會收到父母的一封信,有一封信是這樣說的:
有了你
我們便有了時光
看著你的點點滴滴
我們幸福并快樂著
看完,令人感動不已。于子軒說每一封信她都珍藏著,等父母老了,她會讀給他們聽,父母在下面淚流滿面,深切感受到做這件事特別有意義。
其實孩子過生日,最重要的就是和父母建立感情鏈接,附加過多的條件就會讓生日變了味,好的開場可能有壞的結局。
送禮物不要總是和學習掛鉤
給孩子送禮物也變得單純一些,不要總是為了激勵孩子學習才買禮物,是認為孩子需要才給他買,要讓孩子感到「我值得擁有」。
樊登說他在教育孩子學習的時候,從來沒有拿物質的東西去交換,孩子學習動力很足。他說不管孩子學習好還是學習差,都會帶他去旅游、給他買東西,就是因為他是他的孩子,是無條件的愛。不能說孩子學習差了,就帶著他們班的學霸去旅游,這也不符合邏輯。
孩子的童年本應無憂無慮,可是現在太多的輔導班、興趣班占據了他們的時間,使得他們的世界里只有學習二字。孩子學習是正事,但是我們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書呆子,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孩子,才是每一位家長真心愿意看到的。
所以好好的愛孩子,讓他們在學習之余也有自己的小世界,這樣他們才會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