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遇到喜欢的东西时候,有的孩子可以接受商量,而有的孩子,若是家长不给满足其需求的时候,就会在公共场合耍赖撒泼,让人难以忍受。其实,孩子这两种不同的行为,跟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王先生的女儿已经4岁了,平时都是妈妈照顾女儿,但因为妻子回娘家了,家裡只留下王先生和女儿了。由於在家,父女俩相处的也比较融洽,在吃完晚饭後,王先生打算带女儿出去走走,就当是散步了。
走着走着就来到了商场裡面,女儿由於很少和爸爸出门,所以一路上都比较安静,牵着爸爸的手显得十分乖巧,但是就在女儿路过一家精品店的时候,女儿被门口精美的商品吸引住了,直拉着爸爸往店裡走。
但是在逛了一圈过後,在准备出去时,女儿却怎么都不肯离开,並要求爸爸给自己钱让自己买东西,但爸爸认为女儿买那个东西毫无用处,並不同意购买,女儿看到爸爸转身就走,哇的一下就在店裡大哭大闹,道“不买我就不起来”,爸爸为了不影响店裡的生意又不想妥协,把女儿抱出了店,然後就不管女儿了,只是在一旁陪着女儿。
女儿渐渐的哭声也没了,只是安静的躺在店门口的地上,爸爸也没打算妥协,便一直让女儿躺在地上,也不劝女儿回家,就这样爸爸静静的在女儿旁看了3个小时。
首先这个女孩在被妈妈照顾时,可能就经常用这一招来让妈妈妥协,但是这招用在爸爸身上就不那么灵了,而爸爸可能也带着教育教育女儿的心理,不願意给女儿一个“耍赖不讲理的哭闹就会让父母妥协”的心理暗示,所以哪怕是在旁边看着女儿也没有妥协。
其实孩子在外撒泼来让父母妥协的做法在生活中很常见,如果父母按照孩子意願给孩子买了,那么孩子下次也会用这种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如果不给孩子买,孩子一直撒泼和哭闹也会让父母很是尴尬。
孩子对於抗拒吸引的能力比不得成人,所以当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对於钱没有概念的孩子自然就会想要,所以不管是在超市还是在商场,经常可以到有孩子驻守在某样东西面前不肯离开,然後家长的拒绝就让孩子感觉到委屈和得不到满足,於是就开始哭闹。
如果想要孩子在你商场中可以安静的和父母进行沟通,那么在家提前沟通好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比如“你跟我去商场不可以买东西哦”“你今天只能买一个玩具”等等,如果孩子答应後在孩子心中就有一个暗示,就算是孩子真的想要某件东西,孩子也不会直接哭闹。
一开始就想要孩子按照家长的想法去执行显然是不现实的,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有一个磨合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给孩子建立习惯的好时机。
如果不想让孩子以哭闹的方式来让父母妥协,那么父母在原则性的约定上,一定要保持强硬。比如说约定好了不买东西,但是孩子就是不肯走,不能轻易的向孩子妥协,避免孩子养成你这种习惯,並且还要给予适当的惩罚。当然孩子如果按照约定执行了,父母也要给予孩子奖励和誇奖。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给孩子固定的零花钱,让孩子自己去分配属於自己的钱,如果孩子买不起父母直接跟孩子说钱不够就可以,这样既能锻炼孩子对於金钱的概念,也是学习算术的方法。並且如果孩子真的要买一件玩具钱不够时,可以预支之後的钱,在之後孩子再要买东西,就可以跟孩子说“因为你买了那件玩具,所以现在没有钱买了”。
家长应该知道孩子面对玩具和有趣物品时都会产生购买的冲动,而家长的最好做法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是冷静理性的看待孩子的需求,要知道孩子对于一个物品的喜欢往往都是三分钟热度,要将孩子的情况了解清楚在决议是不是需要。